Telegram Group Search
按:6月24日瓦格纳集团的叛乱事件已逐渐平息,路透社基于网络信息、当地居民采访、消息人士和官员,叙述了当天事件以及可能出现的核危机。结合卢卡申科此前的发言,竹新社将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1. 矛盾引发叛乱
俄罗斯国内外至少6名消息人士表示,瓦格纳集团与俄罗斯军方的冲突在叛乱前已酝酿了一段时间。敌对阵营之间紧张关系以及资金是冲突的核心。几个月来,普里戈任一直公开侮辱最高军事将领,称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和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腐败无能,并指责他们导致了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的逆转。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侮辱并未得到公开回应。但随后,绍伊古进行了反击。6月10日,他命令瓦格纳战士与国防部签署合同,同意在月底加入正规军。该命令被普里戈任拒绝。6月13日,普京公开支持绍伊古。消息人士称,俄罗斯正在采取行动削减瓦格纳的资金,这也是此次叛乱的导火索。
6月24日凌晨,瓦格纳部队抵达俄罗斯南部城市罗斯托夫,这是俄罗斯在乌克兰行动的重要指挥中心。瓦格纳接管了那里的基地,几个小时内,普里戈任与俄罗斯指挥官聊天的视频出现。大约在同一时间,瓦格纳部队沿着M-4号高速公路向莫斯科方向进发。

2. 前进未遇阻力
瓦格纳部队在前进途中几乎没有遇到抵抗。5名俄罗斯方面消息人士称,一些奉命拦截他们的部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俄罗斯西南部周围的两个军事编队接到了抵抗瓦格纳的命令,但他们没有执行命令。
消息人士称,一些部队没有行动是因为措手不及且武器处于劣势;另一些则认为瓦格纳当时是在按照克里姆林宫的命令行事。部分军官不愿对瓦格纳采取行动,因为他们感到与瓦格纳是团结的,而且他们与普里戈任一样,对国防部高层领导战争的方式不抱幻想。
瓦格纳下属的一个Telegram频道6月24日上午发布的图像显示,在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布加约夫卡过境点,数十名手无寸铁的俄罗斯士兵排成一排。标题说,他们已经放下武器。
瓦格纳一支部队在向莫斯科前进时路过驻扎有俄军的博古恰尔。三名当地居民表示,军方没有采取任何抵抗行动,该镇许多人,包括在军队服役的人,对瓦格纳部队感到同情。其中一名女性表示,瓦格纳在当地得到了广泛支持,许多瓦格纳战士就来自博古恰尔,他们都是朋友。
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阿列克西·丹尼洛夫称,在俄罗斯军方中,他知道的就有14名俄罗斯将军支持普里戈任。该说法尚无法独立核实。

3. 分队逼近核设施
瓦格纳主力纵队向莫斯科推进时,视频显示,一队军用车辆以及一些民用皮卡和货车在巴甫洛夫斯克镇附近一个路口向东行驶。有说法称,该分队试图夺取据说存有核武器的“沃罗涅日-45”核基地。
网络视频显示,6月24日黎明,Elizavetovka村附近传来枪声和爆炸声,且愈来愈近。一名当地居民称,俄罗斯军队袭击了瓦格纳部队。8时24分,有网民称,炮弹在飞,直升机在低空飞行,可以听到爆炸声和枪声。当地官员表示,Elizavetovka周围的枪击事件导致19户家庭受损。
几个小时后,车队经过了另一个村庄沃龙佐夫卡,并继续朝着核基地的方向前进。根据网络信息和路透社核实的视频,车队随后抵达了布图尔利诺夫卡。当地距离核基地更近,而且是一个空军基地的所在地,但并未遭到抵抗。24日晚间,有网友表示,距离核基地110公里的塔洛瓦亚镇出现军事纵队。当地居民拍摄的视频证实了该说法,并表示当地人还向瓦格纳部队提供食物和水。局势一直很平静,直到一架俄罗斯直升机向该纵队开火。瓦格纳予以回击,直升机随后坠落并爆炸。
瓦格纳纵队接下来的行动尚不清楚。塔洛瓦亚的一名居民说,据他所知,瓦格纳部队没有进一步移动,并在次日宣布调停后掉头返回原路。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基里洛·布达诺夫表示,确实有数量不明的部队到达了“沃罗涅日-45”核基地,目的是夺取该基地内苏联时期的小型核装置,以便增加叛乱的筹码。但因核基地的大门关闭,他们未进入技术区域。
一位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有军事联系的消息人士证实了布达诺夫部分说法,瓦格纳的一个分遣队设法进入了储存有核武器的地方,美国方面也因此感到不安。另一名俄占乌东地区的知情人士称,这引起克宫担忧,助推了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斡旋下,迅速结束了瓦格纳叛乱。
此外,有证据证明,俄军通过空袭炸毁道路的方式,封锁了通往“沃罗涅日-45”核基地的另一条潜在道路。

4. 意外的结束
6月24日晚,白俄罗斯官方媒体出人意料地宣布调停成功。根据卢卡申科本人所透露的细节,当天他收到俄罗斯局势的信息后,先与普京通电话。普京暗示可能会消灭参与者,并表示普里戈任不接他电话。卢卡申科则建议普京不要采取强硬行动。
此后在俄国防部副部长叶夫库罗夫等人的牵头下,卢卡申科与普里戈任建立了联系,并于24日11时许通话。普里戈任情绪激动,双方连飙脏话。卢卡申科称,刚从前线回来的瓦格纳战士面对战友的牺牲非常生气,并对普里戈任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普里戈任只想要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并希望与普京会面。卢卡申科则表示,普京在这种情况下不会见面,且会碾压向莫斯科进军的人。一个旅已经准备好派往莫斯科。
当天双方进行了六七轮会谈。卢卡申科警告普里戈任不要发生流血事件,尤其是平民,不然就没什么好谈的了。普里戈任最终表态放弃原有要求,并与指挥官磋商。随后普里戈任担心被对手消灭,卢卡申科则亲自担保不会发生此类事情,普里戈任和他的人还可以去白俄罗斯。
在与普里戈任谈判结束后,卢卡申科再次与普京通话,并要求普京遵守协议,普京则表示会信守诺言。
一位欧洲情报消息人士说,普里戈任在意识到他在军方中没有足够的支持后,被说服放弃了他的叛乱。
目前,普里戈任的下落和未来计划尚不清楚。
路透社白俄罗斯总统新闻处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美联社对视频和照片进行分析,发现哈马斯本轮冲突使用武器多样,包括:
AM-50“赛义德”狙击步枪:伊朗制造,尽管哈马斯发布视频试图表明自己制作了步枪,但枪械专家表示视频展示设备无法制造;
9M32“箭”防空导弹:前苏联设计,伊朗和中国仿制,但分析认为哈马斯采用的发射装置握把与中国制造的型号不同,常被伊朗军方及其盟友使用;
TC/6 反坦克地雷:意大利设计,伊朗仿制;
80式机枪:中国制造,伊朗仿制,两种相似难以分区是哪国制造;
火箭弹:保加利亚、朝鲜制造;
PG-7VR反坦克火箭弹:俄罗斯设计,哈马斯仿制;
“亚辛”105反坦克火箭弹:俄罗斯设计,哈马斯仿制;
AK-47突击步枪:中国、俄罗斯制造;
爆炸式无人机:伊朗设计,伊朗或哈马斯制造,亦或者对中国民用无人机改造。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武器是由上述国家的政府提供还是从黑市购买。哈马斯武装分子携带的武器似乎相对较新。这表明该组织找到了突破封锁的方法。
美联社
根据路透社调查,竹新社整理了乌克兰军队入侵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的时间线。
俄罗斯议员、前军官安德烈·古鲁廖夫透露,俄军领导人在大约一个月前就已收到警告,称有迹象表明乌克兰正准备在库尔斯克发动袭击,但没有被注意到。
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代理州长阿列克谢·斯米尔诺夫8月6日凌晨起多次发布导弹警报,敦促居民躲避。
凌晨5时许开始,警报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当地居民发帖称,对苏贾的炮击已持续了3个小时。有地区断电断水。
7时34分,当地社交网络的贴文呼吁人们离开苏贾并提防无人机和未爆炸的炮弹。8时15分,贴文称边境地区发生激烈战斗。尚不清楚贴文是否为官方发布。
此时,俄罗斯军事博主仍认为是一小群乌军刚进入边境,并在被消灭,暗示乌克兰“TikTok部队”利用此次行动传播虚假信息。而乌克兰方面保持沉默。
乌克兰伞兵部队表示,他们在行动头几个小时进行排雷、突破边境并摧毁防线。视频显示,成列的装甲车从俄罗斯“龙牙”防御工事中穿过。分析指,乌军准备和使用了大量工程设备开路。
10时刚过,斯米尔诺夫首次证实乌军曾试图入侵,但表示俄军和边防人员已阻止边境被破坏。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亦发布声明称,俄罗斯击退了武装挑衅。然而,当地民众此时已开始大量外逃,很多老人在混乱中失联。
斯米尔诺夫当天下午会见了安全机构代表。他表示边境地区局势仍然困难,但防御者正成功消灭敌人。
17时许,俄国防部首次提及此次入侵,并表示俄罗斯已向该地区转移兵力。
8月7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首次就库尔斯克被入侵发表评论。格拉西莫夫称,俄军已经阻止了一千名乌军组成的部队深入库尔斯克,并将以粉碎敌人结束。
但10天过后,超十万俄罗斯人被迫逃离,乌军声称控制超过一千平方公里土地。格拉西莫夫的目标似乎远未实现。
路透社,图片:美联社
彭博社调查显示,中国与疑似伊朗船只在马来西亚半岛以东海域通过船对船过驳的方式转移石油。
彭博社跟踪的Win Win号在2024年9月23日从中国青岛出发,10月3日至4日与来自伊朗的Titan号在马来西亚海岸附近并排转移石油,最终Win Win号回到青岛董家口港。彭博社根据卫星图像估算,2024年的过驳频率为2020年的2倍。今年前9个月保守估计有约3.5亿桶石油在此处转移。
这些进口石油大部分被分类为马来西亚进口。根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自2022年年中以来未从伊朗进口石油。而今年前9个月,中国从马来西亚的进口数量接近伊朗遭制裁前的2018年同期的8倍。根据《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中国在2023年每天从马来西亚进口超过110万桶石油,远超该国每天50.8万桶的产量。
船对船过驳的方式本身并不违法。但这些活动通常发生在港口附近或者指定区域,需要根据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规则要求提前通知当局,并需要熟练人员、监督和检查,以防发生海洋污染。但这些措施并未体现在报道所提及的石油转移上,这可能引发泄漏风险。
此外,为了避开追踪系统,伊朗和中国可能使用所有权结构模糊、不报告准确位置的所谓“黑暗船队”。这类船只的运营时间通常超过20年。而且由于他们通常会关闭海事应答器,因此增加了碰撞的风险。
对于马来西亚而言,中国和伊朗都是其合作伙伴。在国内也有打击燃料走私和人口贩运等更为重要的海事问题。马来西亚海上力量匮乏。因此,马来西亚既无心也无力打击此类石油转移行为。
中国外交部没有具体评论石油转移,但表示中国与伊朗的贸易是合理和合法的,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伊朗、美国、马来西亚当局均未回应置评请求。
彭博社BBC
2024/11/30 06:39:35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