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Group Search
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13日会见印度总理莫迪。双方致力于在今年达成协议以解决贸易问题,消除美国贸易逆差。印度希望增加对美国石油、天然气和武器采购。美国将增加对印军售,并可能在未来提供F-35战机。双方同意深化印太地区安全合作,联合研发人工智能等技术。
路透社美联社
竹新社
2月11日在济南举行的亚冠小组赛(山东泰山—光州FC)上,有主场球迷向客场展示全斗焕的肖像,并拍照在社交媒体流传。 光州市政府已就此展开调查。光州FC认为这是故意挑衅,将向亚足联申诉,要求彻查严惩。 (韩联社)
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就球迷举全斗焕肖像一事发布声明,向光州FC致歉。山东泰山决定永久禁止涉事人员现场观看山东泰山主场比赛。如后期产生亚足联罚款,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涉事人员经济赔偿责任的权利。声明提及,公安部门已第一时间对涉事人员进行依法处理,但未详细说明处理结果。
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
竹新社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一法官2月7日暂时阻止了国际开发署雇员休行政假以及海外雇员回国的政府命令。 法官卡尔·尼科尔斯(特朗普第一任内任命)同意两个代表政府雇员工会的观点,认为政府命令将使美国海外援助和开发人员面临不必要的风险和困难。但法官拒绝了工会提出的重开办公楼、恢复拨款和提供合同资金的请求。 尼科尔斯的命令将持续至2月14日。他定于2月12日举行听证会,考虑长期暂停的请求。 特朗普政府2月7日采取行动,在国际开发署华盛顿总部遮盖或抹去该机构的名称或标志。 此外,特朗普等右翼人士渲染国际开发署向美…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法官阿米尔·阿里(拜登任命)2月13日暂时解除政府对国际开发署海外援助项目资金的冻结。阿里表示,尽管特朗普政府辩称冻结资金是为了审查是否应该取消这些援助,但政府未解释为什么审查需要先冻结资金。
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卡尔·尼科尔斯(特朗普第一任内任命)2月13日下令将阻止国际开发署雇员休行政假以及海外雇员回国的政府的命令再延长至少一周。他计划在未来几天内作出裁决。
美联社
竹新社
韩国总统尹锡悦因涉嫌带头发动内乱正式被检方逮捕起诉,系韩国宪政史上首次。 由于法院两度驳回检方有关延长对尹锡悦侦查羁押期限的申请,检方紧急戒严特别侦查本部当天决定,针对尹锡悦以涉嫌带头发动内乱为由向法院提起公诉。 检方表示,令人费解的法院决定导致面对面传讯被告人等最起码的补充调查无法进行,但特别侦查本部综合其间针对其他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所获取的证据,以及警方移交的其间办案资料等,认定对嫌疑人提起公诉妥当。 检方表示,被告人在被羁押期间所处的情况并未发生变化,仍存在毁灭证据之虞。鉴于此,检方仅针对带头发动内…
一名尹锡悦支持者14日因企图闯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被拘。
南大门警察署当天19:36以涉嫌非法入侵建筑物未遂拘留一名40多岁的男子安某。据悉,他当时身穿漫威电影中超级英雄“美国队长”的战服,宣称“将对中国大使馆进行恐袭”后实施犯罪行为。警方计划核实安某的犯罪经过后决定是否提请签发逮捕令。
据悉,安某本月10日在国家人权委员会开会讨论保障尹锡悦弹劾案防御权议案时也曾身穿美队战服亮相,并控制人权委大楼的电梯,引起风波。
韩联社
美国副总统万斯2月14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欧洲国家发起猛烈抨击,认为欧洲最大的威胁来自内部而非中俄。万斯指责欧洲政府背离基本的价值观,无视选民对移民和言论自由的担忧,要求欧洲不要将极右翼的民粹主义政党排除在权力之外,呼吁结束政治“防火墙”。万斯随后还会见了极右翼德国选择党共同主席爱丽丝·魏德尔。
人们最初预计万斯会在慕安会上讨论结束乌克兰战争的谈判。他的发言令听众震惊,并引发广泛谴责。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表示这是“试图(与欧洲)开战”。德国防长鲍里斯·皮斯托留斯称万斯的言论“不可接受”。魏德尔则称赞万斯的演讲非常出色。
BBC路透社德新社
竹新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新安全封隔”设施2月14日遭无人机袭击。国际原子能机构说,目前核电站内外辐射水平正常稳定。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指责俄罗斯是袭击方,并表示无人机携带有高爆炸弹。袭击引发火灾,但随后被扑灭。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否认此事是俄罗斯所为,认为是乌克兰发动袭击以栽赃俄罗斯。 (美联社,新华社)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慕安会上表示,只有乌克兰与美欧领导人就结束战争的计划达成一致后,才会与俄罗斯会谈。美国副总统万斯与泽连斯基交谈,但他们都拒绝透露讨论细节。泽连斯基重申,乌克兰需要“真正的安全保障”。
部分欧洲国家正制定计划,向乌克兰派军以帮助执行可能与俄罗斯的任何和平协议。不过该计划仍处于早期阶段。具体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平协议。
路透社美联社
竹新社
刚果民主共和国反政府武装“M23运动”2月14日已控制南基伍省首府布卡武附近的卡武穆机场及周边地区。当地人员表示,布卡武已无法守住。 (路透社)
刚果民主共和国反政府武装“M23运动”2月14日晚些时候进入南基伍省首府布卡武的郊区。布卡武陷入混乱,数千名居民争相逃离。世界粮食计划署位于布卡武的食品仓库被洗劫一空。政府军也开始撤离,并烧毁了当地军事基地的武器库。
路透社美联社
印度首都新德里一个火车站2月15日晚发生踩踏事故,造成至少15人死亡、15人受伤。
踩踏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15日20时许,当时大量乘客在站台上等候前往印度北方邦普拉亚格拉杰市的火车,计划参加在该市举行的大壶节庆祝活动。目击者称,人们当时在站台上奔跑,混乱局面导致人们摔倒。
当局已下令对踩踏事故进行调查,并表示局势已得到控制。
路透社新华社美联社
奥地利克恩滕州菲拉赫市2月15日发生持刀伤人事件。一名拥有居留许可的23岁叙利亚人在市中心主广场附近持刀袭击路人,导致一名14岁青少年死亡,另有5人被刺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一名同为叙利亚人的送餐司机目睹了事件过程,并开车撞倒了袭击者,警方随后将其逮捕。
警方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此次袭击事件的背景以及袭击者是否与受害者认识,也不能确定袭击者是否单独作案。克恩滕州国家保卫和打击极端主义办公室与州刑警局已联合接手调查。
新华社美联社
竹新社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慕安会上表示,只有乌克兰与美欧领导人就结束战争的计划达成一致后,才会与俄罗斯会谈。美国副总统万斯与泽连斯基交谈,但他们都拒绝透露讨论细节。泽连斯基重申,乌克兰需要“真正的安全保障”。 部分欧洲国家正制定计划,向乌克兰派军以帮助执行可能与俄罗斯的任何和平协议。不过该计划仍处于早期阶段。具体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平协议。 (路透社,美联社)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月15日表示,美国提出的矿产协议没有关于安全保障的具体内容。他认为投资应与安全保障挂钩。知情人士称,美国要求拥有乌克兰至少50%的关键矿产和其他资源。但该文件没有提供任何安全保障。泽连斯基2月12日拒绝签署该协议。消息人士称,乌克兰已向美国提交修改后的协议草案。
消息人士称,泽连斯基2月14日与由美国参议员组成的团队举行闭门会议,对美国的提议表达担忧。泽连斯基“觉得自己被不合理地要求签署一些他没有机会阅读的东西”。泽连斯基讨论了他自己提出的矿产协议,并表示该协议是在符合乌克兰宪法的情况下起草的。
美国已向欧洲国家发出问卷,询问他们能在乌克兰安全保障方面做出什么贡献,包括未来可能的派兵。泽连斯基2月15日呼吁建立“欧洲军队”,称欧洲大陆不再能确保得到美国的保护。法国正在与盟友讨论举行欧洲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讨论乌克兰问题。
(路透社 123
马里西部卡伊区凯涅巴镇一处非法运营的金矿2月15日发生坍塌事故,已造成48人死亡。
当地官员说,坍塌可能由一台挖掘机坠落至一个手工采矿点引发。事发时一群人正在现场开采黄金。
48名遇难者绝大多数为女性,10余名重伤者已被送往凯涅巴医院接受救治,部分伤者伤势极其严重。救援工作仍在进行。
马里是非洲主要的黄金生产国之一。当地政府难以监管非法采矿活动,手工采金者往往冒着极大的安全风险作业,矿难时有发生。
新华社
竹新社
塞尔维亚总理武切维奇28日宣布辞职,试图平息抗议活动。 诺维萨德火车站2024年11月发生混凝土遮雨棚倒塌事故。抗议者将事故归咎于总统武契奇政府的内部腐败,并连日组织抗议活动。 武切维奇和诺维萨德市长久里奇28日宣布辞职。武切维奇说,做出这个决定是为了缓解国内近日的紧张局势,恳请民众冷静并展开对话。他和内阁会继续履行职责,直至新政府成立。 武切维奇的辞职需得到议会确认,议会有30天来选择新政府或提前举行选举。武契奇将出席28日晚的内阁会议,以决定是任命新的候任总统或提前选举。反对党坚持成立过渡政府,为自由和公平的选举创造条件。…
塞尔维亚中部城市克拉古耶瓦茨2月15日举行学生游行集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聚集在此,要求为诺维萨德火车站的混凝土遮雨棚倒塌事件伸张正义,根除国家腐败以及尊重法治。
学生活动得到了教师、农民和工人群体的加入,并受到了克拉古耶瓦茨当地民众的欢迎。克拉古耶瓦茨这一地点颇具历史意义。当地民众在1835年宣布新宪法,试图限制当时奥斯曼帝国统治者的权力。
而在西部城市斯雷姆斯卡米特罗维察,当局组织总统武契奇的支持者参加集会活动。武契奇指责学生抗议活动是“颜色革命”,试图推翻塞尔维亚而非他自己。武契奇称,学生抗议活动得到境外势力的资金支持,但表示学生的“革命”已经失败。
美联社路透社
竹新社
刚果民主共和国反政府武装“M23运动”2月14日晚些时候进入南基伍省首府布卡武的郊区。布卡武陷入混乱,数千名居民争相逃离。世界粮食计划署位于布卡武的食品仓库被洗劫一空。政府军也开始撤离,并烧毁了当地军事基地的武器库。 (路透社,美联社)
刚果民主共和国反政府武装“M23运动”2月16日早些时候已进入南基伍省首府布卡武市中心。当地居民称,“M23运动”进城后几乎没有受到抵抗。有民众指责政府军“懦弱”。一些民众用欢呼声和掌声欢迎“M23运动”。
路透社美联社
2025/02/16 21:24:20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