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Group Search
Telegram Group
»
United States
»
zhihu_bazaar
» Channel Webview
知乎大巴扎
你做过什么最疯狂的事?
|
原文
Telegraph
你做过什么最疯狂的事?
应该是2017年,我和前女友同是大二,谈着上千公里的异地恋,约好着每晚固定时间通话,却有一天她突然失了联。 失联原因倒是有迹可循,因为这傻子白天不顾我反对,去跟一个“老学长”出去玩,虽然她强调不是单独,但我毕竟对她知根知底,撒没撒谎还是看得出来。 当时恰逢刚放暑假那几天,她的室友全部离校,留她一人在校准备竞赛。我当下除了想办法找到那个“老学长”,几乎是没有能联系到她的方法。于是开始从和前女友过去的聊天中整理信息: 1.这个“老学长”是在我前女友刚进竞赛群那一阵加的她,答应过给她提供相关帮助。 2.本地人…
知乎大巴扎
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
原文
Telegraph
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首先,认同高赞“草”的答案,同时从我的角度补充一点,那就是很多人误以为很“昂贵”的皮毛,其实也是古人御寒的首选之一。 我十几岁的时候,在本家一个老爷爷家里见过一件狼皮褥子。 那是他53年在后山打的,背着步枪上山捡夹子,发现夹住的猎物被什么野狗吃了,给他气的,循着爪痕追过去,一抬头,尼玛是头狼。 当时就尿了。 老汉一辈子算命为生,不是正经猎人,枪是解放前给一个国民党逃兵算命,抵给他的,平时也就打个野鸡野兔,这下麻了爪。 狼也吓尿了,它不知咋地瘸了一条腿,见人就跑。 本来已经没事了,但架不住老汉慌了,光顾低…
知乎大巴扎
为什么美国人不使用钢制或者砖混的房屋?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木材,这样房子既耐烧也更加的环保?
|
原文
Telegraph
为什么美国人不使用钢制或者砖混的房屋?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木材,这样房子既耐烧也更加的环保?
用水泥,双砖还是砖木甚至板房都是看盖房子的人的钱包决定的。你有钱用金子盖都行。 以下房屋都是说的新大陆特色低密度住宅区的独栋花园小平房(single-family detached house)。市中心的中高层公寓和写字楼显然都是钢、钢筋混凝土结构,无需赘言。 一般的房子是木骨板房、木骨包砖,木骨架上可以包各种各样的外壳,让你看不出是木房。 板房老外觉得有情调有味道,价格一般也便宜20%。板房能住个40-60年,维护好的一百多年了也没问题,说实话个人的寿命有限,也活不了多少个60年。 西澳有很多双砖房,…
知乎大巴扎
冬天地窖温度那么高,古代穷人为何宁愿冻死,也不在地窖御寒?
|
原文
Telegraph
冬天地窖温度那么高,古代穷人为何宁愿冻死,也不在地窖御寒?
知道乌鲁木齐市的机场为什么叫“地窝堡机场”吗? 鉴于当前国际形势比较诡异,美国颇有即将抽疯的劲头,了解一些这些常识也是好的。地窝堡机场之所以叫这个土了吧唧的名字,是因为机场选址的这个地方本来就叫“地窝堡”。堡,读作“铺”,有时候也通用,是我国古代指代军事堡垒、屯垦中心的一种地名。“地窝”,就是地窝子,很多老新疆人对此耳熟能详,在我国西北、青藏高原,地窝子也是一种早年间常见的冬季御寒住所。 所以,“地窝堡”的意思就是一个以地窝子得名的村落、屯垦所。 真住过地窝子你就知道为啥但凡有个房子,谁都不愿意住地窝子…
知乎大巴扎
为什么DeepSeek火之后人们想到的是大量裁员而不是实行上三休四?
|
原文
Telegraph
为什么DeepSeek火之后人们想到的是大量裁员而不是实行上三休四?
如果有朝一日AI把所有工作都取代了,有可能催生两种社会模式,而往哪个方向走的关键,取决于AI到底是归全民所有,还是一小撮人所有。而在现如今世界主流的分配模式下,大家很难乐观的起来。 "1969年12月13日,挪威获得一份令全世界羡慕的圣诞大礼,挪威在境内发现一个可观的石油油田群。挪威人没有滥用这份好运气,他们利用石油收入成立养老基金,为国民提供了可持续的保障。依靠该基金的回报,挪威有效缓解了政府赤字压力,同时也是令人艳羡的挪威式社会主义福利的有力保障。早在2002年,挪威用于全民社会保障基金的总支出已达…
知乎大巴扎
有哪些曾经是穷人食物现在却是奢侈食物?
|
原文
Telegraph
有哪些曾经是穷人食物现在却是奢侈食物?
我想起了两种食物——龙虾和金枪鱼。 龙虾 龙虾曾经在北美是穷人的食物。 人类吃龙虾的历史很长,这种美味易捕捉的食物最起码在我们的文明还处于狩猎收集时代就进入了食谱。吃龙虾的悠久历史不限于亚欧大陆,南北美洲的原著民在欧洲人登陆之前就已经开始吃龙虾了,而且也是吃了几千上万年。龙虾是这片大陆原著民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对于有些民族来说,龙虾甚至重要到了主粮的程度。 龙虾变成穷人的食物,完全就是因为当时美洲的龙虾太多了,多得似乎永远都吃不完。 曾几何时,龙虾在美国东海岸多得数都数不清,一个海滩望过去,茫茫多的龙虾到…
知乎大巴扎
现在以物易物都不是难事了,只需要更改所有权就行了,货币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
原文
Telegraph
现在以物易物都不是难事了,只需要更改所有权就行了,货币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题主绝对对货币经济学有很深的洞见。 货币在历史上确实促进了商品交换,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我们仍需要货币。许多人类过去赖以为生的发明,随着时代发展都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还有人发电报、听磁带吗)。 为什么货币不能是其中一员? 况且,以实物作为交易媒介,在某些时空下确实是成立的。历史上,人们曾使用大米、布帛等商品作为交易媒介。二战期间,英国经济学家Richard Radford参军并且被德军俘虏,他发现战俘营中的囚犯普遍使用香烟作为交易媒介。 虽说现代货币都是“纯货币”,也就是说,只能充当支付…
知乎大巴扎
为什么其他动物幼崽都抢着吃饭,唯独人类幼崽需要求着哄着才吃饭?
|
原文
Telegraph
为什么其他动物幼崽都抢着吃饭,唯独人类幼崽需要求着哄着才吃饭?
这个说起来并不是好吃难吃那么简单。 一,很多人因为宗教原因不承认,实际上大多数蔬菜是有毒素的,这些毒素成年人可以轻松分解,但是幼儿不行,幼儿不爱吃菜,这是其中原因之一。 二,成年人的味觉在长时间的刺激下,已经迟钝了,像韭菜、番茄、茄子、葱姜蒜这类刺激性味道的食物,成年人当然不会觉得怎么样,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刺激性就太强了,并且幼儿会因为刺激性味道,而产生近似于痛觉的反馈,反正我记得我小时候吃蒜会舌头痛,这不是近似于了,就是痛,而且还会肿。 三,部分成年人会因为某些原因,会喜欢吃别人觉得很难吃的食物,比如…
知乎大巴扎
上世纪80年代后半段到90年代初的治安究竟可怕到什么程度,都能吃饱饭了为什么还这么乱?谁来具体说说?
|
原文
Telegraph
上世纪80年代后半段到90年代初的治安究竟可怕到什么程度,都能吃饱饭了为什么还这么乱?谁来具体说说?
主要原因是基层组织濒临崩溃,其实八十年代后半段还好,最乱的时候是九十年代初至两千年初。 有知友说我上面挂的回答链接看不了,大概率是被关黑屋了,我贴两几张截图在下面,希望不会被和谐。
知乎大巴扎
Ollama 优化 -- num_ctx 配置,释放模型能力
|
原文
Telegraph
Ollama 优化 -- num_ctx 配置,释放模型能力
默认配置 Ollama github 官方说明可以看到: num_ctx 默认配置 2048,相当于一次只能向模型输入 2k token,超过 2k 模型就无法记住。当 prompt 特别长时往往会出现问题。并且现在开源模型往往支持长上下文,默认配置会严重限制本地模型能力。 num_predict 默认配置 128,相当于每次模型只能生成小于 128 token 回复。无法生成长回复。 优化配置 以 llama3.1:8b 模型为例,说明如何修改配置。 获取模型默认 Modelfile 配置 将其中默认的…
知乎大巴扎
怎样看待江苏教育的恶性内卷?
|
原文
Telegraph
怎样看待江苏教育的恶性内卷?
我觉得江苏人卷教育的本质可能并不是让孩子将来考个好学校,因为你想在高考体系里有个好的结果,你润黑龙江就完事了呗,两百多分就能上大学,以江苏学生的应试能力,考成曹丰泽不行,和翻车的李硕一样上个北航没啥问题吧? 但是你见过有在教育补习上豪掷千金的家长,用更少的钱给自己的孩子换一个轻松一百倍的环境吗?没有。你要说这玩意存在信息差,那我觉得纯粹是扯淡,我一个不要学的都知道黑龙江人二百来分就几把能上大学,江苏那么多高知家长难道不知道,非要拿更多的钱给加贝老师们? 所以这种内卷绝对不是为了孩子未来考个好学校,读个好…
知乎大巴扎
瓶装矿泉水在零下5度的车里一天也没结冰,为啥呢?
|
原文
Telegraph
瓶装矿泉水在零下5度的车里一天也没结冰,为啥呢?
恭喜你已经发现了生命出现的秘密之一: 水在零度以下不一定会结冰 温度低于0℃但仍然保持液态的水叫做过冷水。 这个时候你只要拿起矿泉水猛地摇一摇它就会结冰: 反直觉的是,纯水并不容易结冰,事实上,在零下15度时,你要一杯纯水自发结冰可能要从大爆炸开始等待!! 水在0-4℃的反常膨胀和过冷水存在,能让大多数鱼安然度过冬天。 让我们先从一个视频开始,一窥这个自然界的奇迹吧: 视频中的小姐姐把金鱼养在办公室,此时室温已经零下,但是水并没有结冰,当她准备用滴管清理金鱼的粪便的时候,地狱的事情发生了,水桶迅速结冰,然后金鱼就冻住了。…
知乎大巴扎
Charlie Chen 的想法
|
原文
Telegraph
Charlie Chen 的想法
新泽西州州众议院议长席位几乎被特朗普赢得 | 2021年 #新泽西州 选举时 #共和党 的卡车司机候选人曾奇迹般地击败 #民主党 在任者兼州 #参议院 主席。此人的选区位于南泽西比较劳动阶级的区域、过去曾是民主党的重镇、然而自麦凯恩/罗姆尼之后就朝向 #唐纳德·特朗普 摇摆。不过,部分民主党人对州参议院主席的落败不感到沮丧,因为他们认为此人不够自由派、阻挠了不少法案,因此被赶下台不见得是一件坏事。然而现如今,新泽西州州 #众议院 议长的席位也在特朗普的新阵营下岌岌可危(虽然共和党downballot可能…
知乎大巴扎
为什么AI大模型容易误认为strawberry里有2个r?
|
原文
Telegraph
为什么AI大模型容易误认为strawberry里有2个r?
Strawberry在模型中的表示是3个token, [302, 1618, 19772] 哪里有r? 只有st-raw-berry,字母r是焊死在raw和berry里的,这些子词不可再切分,进而表示成了几个狗都认不出来的数值ID,r是提取不出来的。 让你看[302, 1618, 19772] 这三个token ID,你看得出来里面有r么? 人,机,狗都看不出来。 r的token映射是 这个时候,你需要调用工具,或者CoT 继续实验,V3猜错, Qwen 2.5 Max猜对 Qwen 2.5 Max更强吗?…
知乎大巴扎
马腾宇已经证明CoT+Transform能解决所有可计算问题,这会对未来有什么影响?
|
原文
Telegraph
马腾宇已经证明CoT+Transform能解决所有可计算问题,这会对未来有什么影响?
这么多回答都在讲宏观上的意义,自媒体固然夸大其词,但是就没有讨论一下文章的具体内容的,你乎还有救吗? 不过太长不看版,我也感觉这篇文章意义不大。但是我没看完proof,看上去过于tedious了,所以可能我的理解也不完全,理论文章有时候结论不重要,但是过程有意义。 文章从头到尾就没有提到图灵完备,所以高赞回答在扯啥图灵完备呢?Turing Complete这几个字只在参考文献里提到过两次。其中一篇参考文献标题就是Attention is Turing Complete。 理解这篇文章首先要知道两个概念,…
知乎大巴扎
网上丘成桐褒贬不一,口碑差别极大,究竟真相事实如何?
|
原文
Telegraph
网上丘成桐褒贬不一,口碑差别极大,究竟真相事实如何?
看现象要看本质好不好?你沉浸于丘成桐是好是坏就是已经被这个视角给限死了。 丘成桐其实是做题宅男试图融入现实社会的一个谈资 因为丘成桐本人是出圈的,是数学学术圈试图影响其他行业的一个接口式人物 做题宅男通过讨论丘成桐,给他取外号,讽刺他,吹捧他,研究他,其实都是一回事儿, 因为做题宅男知道自己这个数学科研圈或慕数学科研圈是脱离社会的,是和社会脱节的, 是不产生生产力的,是不对社会有作用的,是没有产值的,是没有行业影响力的,是绝大多数人 不关心的,因此从潜意识方面渴望出圈,才诞生了互联网键数,而谈论丘成桐其实就是一个契机…
知乎大巴扎
司马懿 的想法
|
原文
Telegraph
司马懿 的想法
反其道而行之 | 贴图是白宫的一个网页,网页名字就叫做「在总统的领导下每天都赢」,列举了特朗普的「政绩」。我感觉特朗普是抓住了民主政治中的一个盲区:以往大家总觉得应该是给富人更多的政治权利,毕竟有钱了会追求一些更加抽象长远的东西;给穷人以更多的经济实惠,这样两边都照顾了好拿选票。但是这么想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作为一个国家,给穷人的实惠和政策终究是有限的,就算所有低收入的人收入增加10%,这对国家来说毫无疑问是巨大的支出,但是这些人还是缺钱,还是会被各种烦心的事情所缠绕,其根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所以特…
知乎大巴扎
你怎么看待科技大佬马斯克发布自己“遗书”的事?
|
原文
Telegraph
你怎么看待科技大佬马斯克发布自己“遗书”的事?
美联社笑话 马斯克在街头被一辆汽车撞倒了,万幸并没有受伤,他问肇事司机: ——您或者您的亲友曾被政府效率部裁员过吗? ——当然没有。 ——那您或者您的亲友曾被政府效率部调查过吗? ——也没有。 马斯克听罢,满意地说:看来这真只是一场正常的交通事故。 司机说:当然了,要不是这辆特斯拉刹不住车,我也不至于把您撞倒。
知乎大巴扎
为啥在日本1000万日元都说是高薪了,在中国年薪50w却在网上显得什么都不是?
|
原文
Telegraph
为啥在日本1000万日元都说是高薪了,在中国年薪50w却在网上显得什么都不是?
正经回答一下 1.国内职场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婚育歧视属于毫不掩饰的程度,这50万一年能拿多久,打个问号。 2.国内的福利保障水平很低 3.国内一二线的房价比日本更高 基于上述三个情况,在中国拿50万一年的人,其实要计提大量的收入用于预防这些风险和缴纳房贷,自然显得什么都不是。
知乎大巴扎
塑造JD Vance独特世界观的七位思想家与群体
|
原文
Telegraph
塑造JD Vance独特世界观的七位思想家与群体
JD Vance代表着MAGA运动中的一种真正不寻常的现象:他是一个深深融入保守派知识分子精英世界的全国性共和党人——或许为了方便,有时称之为“新右派”(the New Right)或“异见右派”(the dissident right)。 正如Vance本人今年早些时候所承认的那样,他“与许多奇怪的右翼亚文化紧密相连”。他从反特朗普保守派到MAGA激进分子的转变,受到了他与一些小众保守派作家和思想家的关系的影响。其中特别有推动后自由主义政权变革的人,某些人怀念维克托·欧尔班(Viktor Orbán)…
2025/02/21 02:52:26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
TW
HK
DE
US
CA
RU
NO
CN
UA
SG
YE
IN
SA
FR
IQ
UK
EG